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正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3-03-06 15:4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环保及其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管理、环境监测分析与监理、环境规划管理与咨询决策、环保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等工作,能以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与团队成员一起应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并在环境保护工作实践活动中取得创新性成就,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高层次环保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可望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能够积极服务于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的环境保护及相关行业。

目标2:具备环境修复、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够独立完成环境系统的各类型工作。

目标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外交流能力,能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从事较广泛的环境保护业务。

目标4: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断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能够通过终生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技能,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化学、物理及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法律、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化学、物理及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应用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分析实际环境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熟练掌握专业各项实验技能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模拟预测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和调查设计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实际环境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应用掌握的基本原理方法,独立或作为骨干完成环境调查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监测监理报告。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各类环境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理论方法、专业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尊重社会价值,具备环境伦理道德及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尊重独立人格,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骨干以及负责人等不同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环境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开展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管理等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根据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达成矩阵

表1 毕业要求细化分解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相关教学活动

学生考核方式

1.工程知识

1.1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相关知识

无机及分析化学

环境监测

海水分析化学

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C

A、C

A、C

A、C、H

1.2掌握环境工程相关知识

环境工程原理

水质工程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A、C

A、C

A、C

1.3掌握环境生态及污染修复相关知识

环境生态学

环境化学

环境微生物学

A、C

A、C

A、C

1.4了解其他专业知识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石油化工健康、安全与环境(HSE)

应急管理

C

C

C

C

2.问题分析

2.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高等数学

概率统计

有机化学

大学物理

流体力学

环境地学

物理化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微生物学

A、C

A、C

A、C

A、C

A、C

C

A、C

A、C

A、C

A、C

2.2结合基本学科知识运用到具体环境问题分析

文献检索

环境影响评价

水质工程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C

C

A、C

A、C

A、C

D、I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具备基本的环境调查与实验技能

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CAD基础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等

A、C、H

C、H

H

H

3.2具备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初步工程设计能力

水质工程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给排水管网设计

水处理工程设计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A、C

A、C

A、C

A、C

D、I

D、I、J、K、L、M

4.研究

4.1能够基于专业知识,通过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分析环境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线性代数

高等数学

流体力学

A、C、H

A、C

A、C

A、C

4.2能够针对研究对象特征,设计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学科竞赛

毕业论文(设计)

F

O

O

I、J、K、L、M

4.3能够合理地开展实验,并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环境分析基础实验

环境监测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

环境微生物实验

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

F

F

F

F

F

4.2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学科竞赛

毕业论文(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

F

O

O

I、J、K、L、M

C

5.使用现代工具

5.1掌握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

海水分析化学

C、H

C、H

5.2具备基本的信息分析技术并应用到具体环境问题研究中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CAD基础

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C、H

C、H

A、C、H

6.工程与社会:

6.1掌握环境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流体力学

CAD基础

A、C

C、H

6.2了解社会发展、环境问题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形式与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

F

C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7.1掌握环境学科前沿知识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进展

海洋环境专题进展

蓝色大讲堂

F

F

F

7.2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

清洁生产审核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地学

C

C

C

8.职业规范

8.1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社会意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C

C

C

8.2了解环境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认识实习

专业实习

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教育

C

F

N

N

H

9.个人与团队

9.1具备健康的身心,能有效应对挑战与压力

军训

体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A、C

A、C

C

9.2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并具备一定组织与管理能力

专业实习

社会实践

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N

N

O

O

10.沟通

10.1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C

O

F

10.2能根据所学知识,就特定环境问题进行专业的沟通

认识实习

专业实习

学科竞赛

N

N

O

11.项目管理

11.1针对特定工程项目,具备一定综合管理能力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课程设计

C

D、I

11.2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核算、风险控制等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

课程设计

C

D、I

12.终身学习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进展

海洋环境专题进展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F

F

O

12.2通过职业技能学习,学科知识讲座,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教育

环境影响评价

清洁生产审核

学科专题讲座

H

C

C

F

注:平时测验A、期中测验B、期末测验C、设计图纸D、实物作品E、论文报告F、作品展示G、实验报告H、设计报告I、文献综述J、外文翻译K、开题答辩L、论文答辩M、实习报告N、兼职带教O等。

四、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五、专业核心课

核心课程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质工程学1、水质工程学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和海水分析化学,学分合计26分。

1.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是适应国家生态保护战略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后续课程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等。本课程的主要讲授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以有机体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内与种间关系和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等基本知识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基础生态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本质上来认识、解析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用生态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以及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并为后续有关环境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最终让学生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知识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其先修课程主要为基础化学类课程(含实验),后续课程包括“三废”污染防治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定义与分类等概述,水、气、固、土、声等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案制定及监测方法,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悉环境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根据特地监测目的制定具体监测方案,掌握常见典型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初步具有应用环境监测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后续课程包括海水分析化学、海洋监测技术等。课程通过环境化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原理分析讨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后期课程和以后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4.环境工程原理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核心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紧密结合化学工程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单元操作原理和应用为主题,以动量传递、热量吸收、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系统介绍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馏、吸收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流体输送、传热、蒸馏、吸收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水处理工艺设备、给排水管网等课程学习及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观点,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传热与传质的共性与特殊性,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5.水质工程学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类专业核心的专业课程之一,分上下册学习。先修课程为环境工程原理,后续课程为水处理工程设计、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管网设计等。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水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和污水的水质特征与水质指标等基本概念与理论;污染特征与污染指标;水污染的危害及其自净规律和数学模型;城市给水、污水处理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各种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包括深度处理与回用在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各种处理技术单元;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揭示了大气污染物成因与扩散规律,介绍了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典型工艺以及主要设备的结构特征,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及污染物扩散的基础理论,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控制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的基本能力。

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先修课程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它主要研究城市垃圾、工业废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废物的管理程序、处理和最终处置的工程技术;可回收利用物质的资源循环技术等等。其主要研究领域有:固体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危险废物的管理、预处理以及最终处置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课程设计能力。

8.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它们的生理、生态特性、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于转化规律,微生物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深刻理解传统及新兴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逐步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9.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分别介绍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并附有多个典型案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熟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系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污染系统分析、环境规划编制、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等制定的能力。

10.海水分析化学

海水分析化学是介绍海水中各个参数测定方法的课程,具有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实践性。课程中重点学习研究海水与淡水的异同、海水样品的采集贮存和预处理、以及海水中各个参数(盐度、氯度、pH、总碱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等)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适当了解本课程的最新进展情况。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熟练掌握海水水质分析过程中每个参数的测定方法及操作,这些也是出海调查实习必备的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依此从事海洋监测、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六、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环境分析基础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科考船实习、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总计安排51学分。

七、学分结构比例

与工程认证对应各模块学分构成比例见下表。

表2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分结构比例表

课程

分类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通识教育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集中实践环节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

开放拓展课

专业选修课

素质拓展课程

学分数

41.5

41.5

26

37

146

9

12

4

25

171

占总学分%

24.3

24.3

15.2

21.6

85.4

5.3

7.0

2.3

14.6

100

※通识教育选修课修读要求:总学分不少于9学分,其中“人类文明与国际视野”“经典传承与实用人文”“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类课程至少2学分,“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类课程至少2学分,“海洋强国与伟大复兴”类课程至少2学分,“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类课程至少1学分;其中网络在线学习课程不少于2学分。

表3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各模块学分构成比例表

序号

专业认证标准课程类别

通用标准要求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小计

1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

>15%

31


18.2


18.2

2

工程及专业相关

工程基础类


4.5


2.6


2.6

专业基础类


7.5


4.4


4.4

专业类


26

16

15.3

9.4

24.7

小计

>30%





31.8

3

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

>20%

36


21.2


21.2

4

人文社会科学类

>15%

25.5

9

15.0

5.3

20.3

累计






91.5

八、学制、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工学学士。

毕业最低要求学分:课内总学分:171分;德育学分:4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4学分。

九、教学进程表(附件1

十、实践类课程表(附件2

十一、课程拓扑图(附件3

十二、课程思政目标支撑指标体系(附件4

关闭窗口